
问卷数据,该如何着手分析呢?
1.问卷设计:问题条款不要太多,多而繁。与调研目的关联不大的项目可不考虑,如性别、职业、偏好等。问题的选项要完整性,选择不重复、不遗漏、同等级。根据需求要素细分结构。
2.落实调查:设计抽样调查实施方式、实施场所、样本空间等问题,力求保证调查的时空分布随机性、样本空间代表性。
3.数据录入:建议用excel,简单实用,功能足够,不建议用spss,华而不实,操作繁琐,不够灵活。当然具体情况要结合自己的情况来操作。
4.数据处理:初等数学就差不多够用了,求和、求均值、求差求比,简单的侧重于市场份额和市场增长率两方面就能得出很多有用的结论,若精力、技术足够,建议用一些稍微高级一点点地数据模型算法等等,然后制成图表。
5.调研分析:根据数据结果,结合相关的同行业数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引用自己的数据论证。这实际上是一门学问,做好了很难,做简单了很容易,如果会用数理统计,数据前期预处理做点数据标准化、信度效度校验,初步建模后作个误差校验,即便不做误差反馈,估计应付个硕博论文什么的是没什么问题的。
结束语:以上只是一些比较常规的问卷数据分析步骤,如果自己有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操作,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如果自身时间等方面条件不允许,可以在问卷平台上进行发布,比如微调查,首先平台是免费的,没有门槛限制,题型比较多、多渠道送达客户、在线图标分析等等,完全可以根据你的需求设计一份完好的问卷。而且提供的样本数据都是真实可靠,问卷收集时间短,能节省很多的人力、财力等。
如果你真的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尝试一下微调查这个平台。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首先要选择突破口,发现真问题。因为真问题是需要承担风险和责任的问题。有了这个前提课题就具备了价值。
接着就要构建课题的结构价值。
最后运用各种工具手段思维方法搜集、整理、判断、创新,做出一篇创新新的课题。
开展课题研究我的建议是:
一,确立有效的课题研究方向,这是至关重要。所以选题直接影响着课题的确立,开展,实施,以及结题时反馈的效果。
二,课题的实效性和可持续作用性,这是我们去确立课题时的一个结合实际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做的课题研究目的不是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而是为了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所以要有实效性。
三,组织好的课题研究团队,进行具体分工,有步骤有次第的进行课题的开展。
四,课题的研究中注意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可忽视,它将影响到课题成果实施时教育者的需求。
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很有价值。做课题研究的技能和思维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因为一个人的研究、学习能力,在现在和未来至关重要。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科技日新月异,将让人们天天都在做课题研究,只不过很多人没意识到罢了。
第一,准确界定课题至关重要。课题界定是否准确,将直接关系到后续的研究设计、研究方法乃至研究结果。所以,界定准确的课题,是成功的关健。课题不能太大,太泛,太虚。对于大课题,可以拆分,限定。如如何学好英语这个课题,就太大了。可以限定为如何帮助2一6岁的小孩完成英语启蒙。
第二,做好研究的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的时间统筹。所有的这些,都取决于课题和目的。以2一6岁的小孩英语启蒙课题来说,需要研究这个年龄段的小孩,他们的父母,他们的老师,教育专家,英语母语家庭,双语家庭,等等等等。方法可以是访谈,观察,实验,案头研究,定量调研等等。
这些对象和工作,要有合理的先后顺序。因为研究是要证真或证伪,谁证谁就会有顺序问题。
第三,课题研究的信息和数据分析、解读,既要有所预设,又不能被预设限定。否则,极容易变成你看到或听到的,其实是别人想让你看到/听到的。或者,你看到的/听到的,是你自己想看到的/听到的。结论可能就完全跑偏了。
首先,你要分析你课题的意义与价值。明确你课题与当下相关领域的关联性。
其次,你要尽量多的收集与该课题相关的前沿研究文献,要特别注意研究文献的发表时间,避免产生研究内容过时的问题。
最后,要针对你课题的内容,设计典型佐证案例。用实践性报告来充实丰富课题内容。还可有针对性的加入调研报告,来使课题内容更加充实与实际情况相符,有效避免纸上空谈。
此外,在结题论述中,还可以加入一些自己对本课题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让课题有一个良好的延展性价值。
研究生写论文前要查看很多文献资料,看文献主要看哪部分,怎么有效的总结?
我来推荐一个直接搜索外网论文资料,不用***的网站:***s://aipapers.yifangyun.net/
对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而言,无论是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讨论结果还是撰写论文,都需要前期下很多功夫,研读大量的学术资料。查找资料、通读科研论文因此成为一项必备的基础能力。
但这恰恰是最耗费精力的部分:
(1)首先我们要查到哪些前沿的期刊、网站上才能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
(2)如果是国外的学术网站,我们还要想办法fanqiang登录外网;
(3)外网的学术研究论文通常是英文的,给我们研读带来了语言障碍;
(4)一篇篇阅读英文论文,总结内容梗概,判断是不是我们需要的。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一天也读不了几篇论文……
如果有个工具,不用fanqiang就能让我们获取外网上的各种前沿论文,帮我们通读论文,一键翻译生成中文梗概和结论,那岂不是太节省时间精力了!
谢邀。
其实不管是什么学位的高校生,“会看”文献都是很重要的,好的方法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首先写论文前查到的文献需要与自己研究的方向相符,其次文献要是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文献阅读方法不同,触类旁通,下面介绍下大致的阅读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1.阅读开始前要先清楚自己想要获取哪些信息,然后把重点放在这方面进行。
2..如果只是为了得到主要观点,可以先阅读摘要,然后转到图表(相关数据是否与自己研究的一致并思考其中原因),并浏览讨论部分中的关键点。
3.如果只是为了看懂一篇文章,可以先看摘要和结论部分,了解作者想要表达什么,然后再看图表,最后再阅读整篇文章。
4.参考文献。了解甚至翻阅所看文献里面引用的参考文献,有时候作者参考的文献对你也会有帮助。
5.标题。有的文献标题直接表述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一个看点。
1.首先我觉得是要做好笔记。遇到对自己有用的观点或者结论记录下来,归纳总结。
结合自己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确认哪种类型的概念是笔记重点。
避免抄写过多内容,笔记上只应出现和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
研究生写论文前少不了阅读大量文献,对于一个不爱阅读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渡劫。关注如何高效的阅读文献大家都强调阅读文献的顺序、如何做笔记、怎么做文献管理。这些常规的技巧已经有很多答案了。那么、刺猬来说说高效阅读文献最重要的一点,带着目的去阅读,通俗点讲就是你想通过阅读文献获得什么?
获取研究知识背景
了解研究进展和动态
寻找立论依据、参考实验方法
总结思路找到适合自己的选题
科研思路和实验设计给你的启示
论文的格式与写作的技巧有哪些值得参考
阅读目的搞清楚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阅读文献应该具哪些基本能力
(1)数据检索的能力:找出相关方向并有代表性的文献,尽可能的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