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PI绩效考核为何在国内不管用?
不能说KPI在国内不管用,应该是KPI的作用没有国外那么强的效果。主要理由中国人性格里面有股劲是事情我做好了就行不喜欢过程的量化监控。骨子里对KPI抵触。西方的管理里面员工对结果不关心,各自认为完成自己部分就OK啦。好比中国人是更像一个工匠完成一个作品。老外更像流水线,每个个人只完成一个环节。所以在特殊情况下KPI很有必要,但KPI不是灵丹妙药放哪都能提高效率
KPI绩效考核为何在国内不管用?
不能说KPI在国内不管用,应该是KPI的作用没有国外那么强的效果。主要理由中国人性格里面有股劲是事情我做好了就行不喜欢过程的量化监控。骨子里对KPI抵触。西方的管理里面员工对结果不关心,各自认为完成自己部分就OK啦。好比中国人是更像一个工匠完成一个作品。老外更像流水线,每个个人只完成一个环节。所以在特殊情况下KPI很有必要,但KPI不是灵丹妙药放哪都能提高效率
公校教师实行坐班制、绩效制后,教学质量提高到了什么水平?
我们学校现在正在实行上课打卡这个制度,说实话,老师们怨声载道。从前学校并没有出台这些强硬的规定,老师们开心上课,也没有人会迟到旷课早退,至少我身边的同事们都是这样,监督大家的不是领导,不是机器,而是良心,是责任,是同行的尊重。自从学校弄了这个班牌打卡机,老师们炸开了锅,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每节课上下课都要打卡,真是折磨人。比如我有一天早上有五节课,本来课间才十分钟,还在两栋楼几个楼层之间来回跑,根本没有休息时间,算上打卡,直接是马不停蹄疲于奔命。学生问个问题都没时间回答,一下课就得赶紧打卡。这样一早上打十回,晚上有三节晚自习要打六回,一天享受了世界五百强的顶级管理,说自己是个老师,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相信。
这个管理过于死板,以前家里偶尔有点急事,可以和同事换节课,回头再上回来,不至于耽误学生,现在倒好,管你家有啥天塌的急事,要么你去上,要么你不去上,直接请***,反正谁都替不了你,非常的不合理啊。
教师这个行业应该是良心事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是全国一流的师范大学毕业,选择当老师背过教师誓词,无论待遇如何,私下有过抱怨,对学生却是用爱用心付出的,不需要那些死板的规定,老师们都会各司其职,兢兢业业,毕竟我们的职业幸福感从来都不是工资,而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的成长和成才。这样的管理,是让老师们寒心啊。
实行坐班制和绩效考核以后,教学质量不仅没有明显提高,对有些人来说,反而有下降。
首先说说坐班制的弊端。
教师的工作是面对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人,不是简单的在工作时间内就能够把所有的教育任务完成。我们周末和寒暑***的家访必须利用休息时间;如果最后一节课是考试,第二天早上第一节课评讲试卷,下班以后批改试卷是常态;学生出现偶发***,下班以后处理是常态。
一天四签到、刷指纹,如果出现状况就扣钱,也不管原因。这样看似管理规范,其实是管理太死板,反而挫伤积极性。
北京一个知名校长曾经说过,他值周时,一天早上看见一个工作非常认真效果也很好的教师雨天迟到了,他故意转身当着没有看见,这个老师后来主动找校长解释,请校长执行纪律。校长说,知道遇到不可抗拒的因素,可以理解,不扣钱!这个老师后来工作更加拼命,成为一个知名老师。
再说说绩效考核的弊端。
我从教30年了,经历了每个月考核(90年代到2006年),那个时候钱很少,但是考核很公正,梯度也小,但是月月兑现,大家工作开心,成绩也很好。
我们这边近十年来,绩效考核年终一次性考核,梯度很大,本来每月的钱,年终一次性发出来,有些教师还交了个人所得税(原来每月5000元以上就交个人所得税),老师们就呵呵了。
有的地方,绩效工资年终打入每个人的工资卡,只要没有原则问题,分文不扣,工作量不考虑,尤其是住校学校的班主任怨声载道。绩效制变成了大锅饭,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反而挫伤积极性。
教师的管理是一门高超的艺术,不是通过简单扣钱就能够调动积极性的,需要刚性管理与弹性管理相结合,有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