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国外到中国旅游人数?
文化和旅游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为28.8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2万亿元,同比下降61.1%。我们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2720万人次,同比减少81.3%。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0亿美元,同比减少87.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 2023万人次,同比减少86.9%。2020年,旅游经济运行季度综合指数分别为68.95、75.69、 78.47和85.32,同比下降但环比稳步回升
2020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2747万人次,同比下降81%。其中,入境过夜游客7***万人次,外国游客412万人次,外国过夜游客184万人次,分别下降88%、87%和93%。入境境旅游经历了过去四十年从未有过的萧条。
仅有的市场存量主要来自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排名前十五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缅甸、越南、***、菲律宾、蒙古、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加拿大。更具需求刚性的留学和商务旅行成为当前入境旅游的基础需求。在中菲两国更加密切的经贸往来背景下,菲律宾一跃成为我国2020年第三大外国客源市场。
中国澳门成为支撑我国入境旅游的首位客源市场。自2020年8月12日起,内地开始放宽澳门居民入境,允许符合防疫要求者免隔离进入。在这一利好政策的带动下,2020年全年,澳门来内地游客达到1364万人次,撑起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与2019年相比,澳门来内地旅游人数下降21%,远低于入境旅游市场的整体下滑幅度。这也间接表明,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国放开入境限制后,入境旅游市场完全有可能快速复苏。
过去一年来,疫情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强烈冲击依然存在,但相比2020年已经有所好转。事实上,尽管最好的时期还没有到来,但是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预测,2021年全年,我国将接待入境游客3198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收入20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18%和23%,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22%和16%。
中国人出境游人次逐渐升高,2018年的人次达到了1.3亿,可以说明什么情况呢?
出境游人次逐渐增多,2018年更是高达1.3亿,直观来看是国民收入提高,生活条件大幅改善的结果。
千篇一律的观点说完,我们就得来点更深度的解读了。
不管是去东南亚周边各国旅游,还是到韩国日本旅游,如果仔细核算成本的话,同样的时间下,也许去海南花的钱更多,住宿成本更高。
对于游客来说,与其在国内人看人,人挤人,还不如去见识一番异域风情,另外出国也显得更高大上一些,晒朋友圈也更有面子。
二十年间广义货币M2暴增17倍,炒房的,***的,创业成功的,炒股十个里面一个赚钱的,企业中高层高管,做生意赚到钱的,吃公家饭退休后拿万八千元养老金的,一二线城市的高收入人群,都具备了出国旅游的财富基础。
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三种形式,国内游,入境游和出境游。改革开放之初,为创汇需要优先发展入境游,吸引海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行社许可的放开,国内旅游接着发展起来。出境游发展起来成为大众旅游的一种形式,是最近十几年的事。原因有以下几点:
1.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消费不是必需品,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省会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扣除必要的支出,还有大量的闲钱。人均GNP达到1000美元洲际旅游就发展起来。为出境旅游提供了物质保障。
2.公共***期时间的增加。我国推行长***制度从1999年开始,五一长***,十一长***,春节长***,后来还有一些诸如清明、端午、中秋、元旦小长***。加之寒暑***、年***等等。为出境旅游提供了时间保障。
3.国家放开出境游市场。国家逐步取消出境旅游的限制。加大了出境旅行社的审批,全国具有出境资质的旅行社约三万家,出境分社不受地域限制也纷纷成立。另外在护照办理等方面推出了系列便民措施。
4.目的国签证的简化。出国旅游要办签证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居民实行免签、落地签政策,即使需要办签证所需要的材料也大大简化。
5.出境旅游成为生活方式。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成为人们共同的心声。增加异国风情的体验,拓宽生命宽度,是共同需求。蜜月游、亲子游、爸妈游等大众出境游迅速发展起来。
基于上述原因,我国的出境旅游基本在东南亚和近邻日本等国,距离近,花费的时间少、费用少。有句话:“中国一放假,累到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