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大量英文文献翻译过来用自己的话写成论文算学术不端吗?
你这个做法以前有人干过,呵呵,你不是第一个想这么干的。东北某高校有个博士就是这么干的,他专业是电子类的,他就是去网上下载一些个外国人些的文章,大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杂志的,然后几篇相似的凑在一起,自己在“润色”一下,主要手段是PS,然后署上自己的大名,投到一些会议类的EI上去,或者另外一些不算太知名的杂志上,老哥一年对付了10来篇EI轻飘飘,后来貌似凭此数量的文章留校晋级副高了,所以,只要有数量,又不被发现,没事,大胆的干。不过,这几年,学术忽悠这块,大家心知肚明,这样低级的手段可能不好使啦,你得有更高级的办法才可以。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这种情况,我一般叫带有翻译性质的文献综述。我自己大概在十五年前发表过一篇这样的论文。这样的论文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因为大家的英文阅读能力在提高,这种论文的价值也就越来越低。我知道一些核心期刊,甚至有明文规定不发表这样的论文。
不过,也不会因此就判定为学术不端。因为在一些应用性比较强的领域,读者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人群无法流利的阅读英文文献,也是常有的事情。不过有几点需要注意:
第一,文献的引用要合理。也就是每一处引用都需要标注,不能引起歧义,也就是不能让读者觉得这是作者本人的观点。
第二,承认翻译。诚实原则在学术界非常重要,也因此,诚实的错误都不会被认为是学术不端,更何况是翻译呢。
第三,需要有自己的总结或者展望。一般来说,在翻译了大量的英文文献之后,总是需要浓缩和提炼,在这个过程中多少都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会给同行带来启发与思考。
肯定算啊。论文就应该是自己的研究成果。翻译过来的永远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引用别人的一些观点并且列明引用出处是可以的。但是引用一般只是作为论证的素材或者研究分析的对象,不能直接当作自己的。
学术不端倒是不至于。到可以认为此作者没有搞清楚自己的研究问题,试图用长篇大论的文献综述掩盖自己学术水平低下,因为很多论述内容根本与研究无关。不过呢,现在很多人喜欢这样,显得自己水平高,其实就是水平不高,抓不住要点而已。特别是某些基金,基金上面明明是标注研究现状或研究述评,偏偏写成了文献综述,而且评审者偏偏学术低下,判断不了这个问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最后就是看谁的字数多了。
这还用问吗?
学术不端可不仅仅是重复率哦,还有内容的相似程度。
如果是本科生,论文“质量不好”一般不会见刊,老师审议通过就好,也就不存在其他人能看到你的论文,所谓,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干了坏事儿,良心的谴责还是有的吧。
研究生的论文是要见刊的,论文的发表一般是要有创新点的(好的期刊)。但是一些水刊正是抓住了学生“混一下”的心理,不会卡的太严。
希望每个学生都创新,这不是单方面的问题,牵扯到很多层面。
所以国内存在着很多的你问题中所描述的现象。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学生能用心学习,学有所成。
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状况一样吗?
文献综述包含的范围更广,不但要求包括国内外研究状况,还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分类和总结,加入自己的看法。通常来说,国内外研究情况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文献综述的绝大部分内容,但是文献综述作者个人的评论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整篇文章的核心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