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速出行网

国外铁路发展现状和趋势

  1. 美国当年大修宽轨铁路,运输成本低效益很高,为什么中国没效仿?
  2. 国外是不愿意建设高铁吗?是不是因为高速列车对铁轨的影响太大,导致铁轨更换频繁,从而增加成本呢?
  3. 中国高铁10年2万里,美国高铁190公里要烂尾,你有什么看法?为何会有差异?

美国当年大修宽轨铁路,运输成本低效益很高,为什么中国没效仿?

时代在变,科技日新月异,生搬硬套只会弄巧成拙。

美国每个农民管理上千亩土地,当年的中国有八亿农民,你是不是想说怎么不效仿美国?

拿表面的数据简单对比,是最低级的,适合国情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国外铁路发展现状和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超宽的铁路理论上可以运输更宽的货物,但对车辆要求更高,设计宽轨可以提供运输更高品质,目前我国铁路运行重载货物,需要对铁路进行改造,以便用于重载货物要求,我国的大秦铁路就是重载货物设计的

1 美国当年修宽轨,现在也全是准轨,应该先问问美国为什么不坚持。

2 成本低效益高没有任何论证过程,该结论不能直接得到。

国外铁路发展现状和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基于上述两问题,中国还可以再看看美国什么时候修宽轨,评估下成本和效益后再决定。

国外是不愿意建设高铁吗?是不是因为高速列车对铁轨的影响太大,导致铁轨更换频繁,从而增加成本呢?

高速列车速度快,但是高速列车是动车组,本身就比较轻,对钢轨的磨耗也并不如运行重载货运列车的普通铁路大,而且高速铁路是长钢轨,换轨也并不频繁,一般用了十年多磨耗严重的路段才更换钢轨。

日本世界上最早发展高速铁路的国家,后来欧洲一些国家也发展了高速铁路,但是这些国家国土面积都不是太大,所以高铁里程也不是太长,并且所建设的高铁基本上覆盖了那些国家的大城市,所以这些年那些国家并没有再新建高铁。中国最近十几年在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也通过引进国外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了中国品牌的高速列车,并且大规模发展高速铁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也适合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发展高铁。这些年中国也帮助个别发展中国家建设了铁路和高铁。

国外铁路发展现状和趋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有些发达国家比如美国却不发展高铁,尽管美国的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一,但是大多数是货运,因为美国现在客运交通飞机汽车为主,而且美国人口少,人多的大城市也不是特别多,加上美国土地私有,建设高铁征地也困难,所以这些国家不容易建设高铁。

费时费力费钱,营运起来还得靠一定的人口基数支撑,能玩得起的都建完了,至今一条线没有的基本也都是玩不起的,未来再想建高级别的傍上兔子还有可能如果傍错了对象,傍上脚盆鸡,那就等着烂尾吧!这就是现状

中国高铁10年2万里,美国高铁190公里要烂尾,你有什么看法?为何会有差异?

国情不同

中国五千年建成这样,美国二百年建成那样。

没有完美的国家,也没有完美的体制,但一定有相对优劣。

懂得吸取一切进步的因素同时拒绝一切落后的因素是能够不断进步的源泉。

很简单,各个国家对铁路的需求不同,美国绝大部分人出行都是坐飞机,很少有人坐火车,你们有没有对比一下美国和中国的机场数量?美国的机场数量是我国的很多倍,且机票价格也不是很高对当地来说,修铁路也相对来说要困难一些,因为美国山脉较多,所以美国人对铁路的热情度就不是很高,而我们中国恰恰相反,这也就是美国十年190公里铁路烂尾的一个重要原因


唯一根本性差别是:国际铁路联盟的权威结论是:高铁是所有大众客运工具中性价比和竞争力最差的,导致已建高铁普遍长期只亏不盈。中国高铁姓“公”,官员又好形象工程,不大建才怪!而美国高铁姓“私”,国民只讲实惠,导致其高铁发展长期是“只打雷不下雨”,盲目上马必然是半途而废!

感谢邀请。

首先是基础。美国经过上百年的开发,基础设施配套已经非常成熟了,以前都说是赶英超美,这两个国家基础就是好,所以对新产品需求不高。而中国不同,中国刚刚改革开放30几年,在完成了初期的原始资本积累后才搞基础设施建设,所以普及度或者说设施建设度还不高,对这种新产品当然很热衷。举个例子,火车从时速90公里跨度到280公里,这个幅度很大,改变的肯定快,但是从时速200公里跨度到280公里,这个变化相对就不大,改变肯定不快。例如日本新干线变成高铁,时间跨度肯定长。

其次就是需求。美国人口现在在3.4亿左右,而且大部分都在城市,再加上航空产业高度发达,对铁路运输需求不高。而中国人口近15亿,农业人口还占很大比例,进城务工人员就以亿计算,对运输需求高度旺盛,再加上因为经济问题坐飞机的很少很少,自然铁路出行成为首选,铁老大的名头可不是白叫的。高度的需求***了对铁路产品的改革,人们更加倾向于快、稳、准的高铁,有需求自然就建的快了。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jdklbha.com/post/2379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